欢迎来到 安乡县人大 !
您的位置: 首页 >人大艺苑>详细内容

国画《深柳书院》问世小传

来源:《安乡老三届》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5-11 15:20:12 浏览次数: 【字体:

  2003年春,时任安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我在县档案馆翻阅《清·安乡县志》,当读到清人胡世琦所写的安乡县令张绰重修范仲淹读书台的文章《深柳书院记》,我忽然冒出一个想法:用一个什么最简单的方法,回答多数安乡人至今尚未弄明白的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说安乡县是个千年古县?二是何谓书院洲?何谓深柳镇?三是范仲淹据说没有到过岳阳,他为何写出了《岳阳楼记》的洞庭胜状,真的与安乡有关吗?

  用戏剧表现,创作太难;用歌曲演唱,容量太小。思考后的结果是,以安乡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名义出资制作一幅大型国画《深柳书院》,挂在县人大机关的进门大厅,让千年文脉源远流长。

  说干就干。我当夜找到安乡县政协原副主席、时任常德书画院院长的安乡人熊长青,约请他的好朋友、常德知名国画家李葵秋执笔作画。不仅熊长青一腔热情,而且早已对范仲淹深怀敬意的李葵秋,二话没说,欣然命笔。在讨论国画《深柳书院》创作构思的座谈会上,我提出作品创作的指导思想应着力体现“三色”。

  体现历史本色,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公元993年,少年时代的范仲淹随母下堂来安乡启蒙读书,离今天已有1030年。北宋时期,安乡县城北的鹳港四面环水,水中有一高阜,高阜上有个规模不小的兴国观(道观)。时任安乡知县的范仲淹继父朱文翰便安排小范在此读书5年,并改姓换名叫朱说。范仲淹逝世后,安乡人为了纪念他,便在原来的兴国观建造了一个祠堂,名曰“读书堂”。公元1196年,安乡知县刘愚将“读书堂”改建成“范文正公读书台”;乾隆10年,安乡知县张绰又扩建了读书台,新修义学堂、思贤亭、望江楼,四周栽柳树数百株,取名“深柳书院”。从此,老地名鹳港便被“书院洲”所取代。今天我们创作国画《深柳书院》务必留下历史的印记,画中的房屋布局、建筑风格及人物服饰、行为举止都应体现历史的风貌,重现千年前安乡书院洲上的文化景象。

  宋朝,是一个文化艺术和生活美学都极为发达的朝代,而书院文化更是“宋朝之美”的特色之一,所以今天创作《深柳书院》务必体现书院特色。清人胡世琦在他的安乡《深柳书院记》中写道:“今也垂柳依岸,池沼风生,飞阁流丹,花荫满庭……洵读书之胜地哉!”据安乡县志记载,当时的深柳书院有三个特点:一是静美。书院静静地座落在数百株柳树之中,“鹳港书声别样幽”;二是读书堂、讲学堂、思贤亭、洗墨池、诗碑长廊、望江楼阁等设施齐备;三是开放教学。各地名人学者常常来此讲学。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应邀前来讲学,并为读书台书写一幅对联:“台接囊萤,似车武子方称学者;池临洗墨,看范希文何等秀才。”因此,国画《深柳书院》应将读书堂、洗墨池、思贤亭、望江楼及成片的柳树,作为画面的主体,“深柳”的色彩更加浓郁。

  体现水乡秀色是作画的第三个要求。唐宋年间,洞庭湖水域广阔,依傍安乡鹳港鲸湖的书台和古渡,呈现着“白鹤横江点如雪,苍鲸喷水若添潮”的洞庭秀色。中国历史上知名书院一般都建在山岭之间,如商丘的应天书院,长沙的岳麓书院等,而座落在洞庭湖畔的深柳之中的书院就独此一家。“近观绿柳一片,远看白帆点点。”站在书院的望江楼上,更是将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的胜状收入眼底。巧的是在这八百里洞庭中,西岸的范仲淹读书台与东岸的岳阳楼正好形成中国历史上知名的“洞庭一楼一台”,将写《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与范仲淹幼年启蒙读书之地,相连成趣,互为映衬,构成一个研修中国进步忧乐观的天然课堂。

  时值酷暑,画家李葵秋不辞辛劳,夜以继日,伏案作画。两个月后,完成初稿,赢得大家一致赞许。后又修改半月,形成正品。我在一边看着李老师装裱,一边又冒出一个新的想法:如果在作品的右上方空白处,题写一首关于范仲淹读书台的诗,难道不是诗画妙配吗?在我连夜阅读《清乾隆安乡县志校注》之后,发现自北宋到明清,曾有几十位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来到安乡,谒拜范仲淹读书台后留下了近百首古诗古词。这是先贤们留给安乡的珍贵遗产,是湖湘文化中的文学精品,更是研究范仲淹思想文化的鲜活史料。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清朝翰林、康熙皇帝的秘书,安乡人张明先

 “胜状高楼记岳阳,谁知踪迹始安乡。荒台夜夜芭蕉雨,野沼年年翰墨香。事业当时留史册,典型此地见宫墙。梦中遥忆潇湘景,鹳港悠悠澹水长。”意思是说,记述了佳境和高楼的《岳阳楼记》,谁知它的作者范仲淹踪迹到过安乡。一首《书台夜雨》给国画《深柳书院》增添了历史厚重,它不仅见证了深柳书院存在的客观真实,点明了范仲淹这位“中华人杰”先忧后乐的思想源头,而且给这幅画带来了美妙的意境,优雅的音韵,一下子让画面生动起来。让人不仅看到书院柳枝的随风摇曳,听到书台夜雨的轻轻浅唱,还闻到了洗墨池的淡淡墨香……

  诗选好了,谁来书写呢?中国大家难请,还是请与安乡有缘者最好。此时,我自然想起了知名书法家、时任常德市委副书记的安乡人周用金。因为周用金曾经担任过常德市委宣传部长,我当时也任安乡县委宣传部长,上下级关系加上老乡,自然多了些缘分。记得那年我曾请周用金为安乡新修的剧院题写过院名《安乡剧院》,还为我主编的安乡第一部历史记叙性散文集《安乡之恋》题写过书名。周用金为家乡办事,从不推辞。

11cf186a187542faad4c62c57764577b.png

                      大型国画“深柳书院”(宽4.2米 高3.2米),作画:李葵秋  题字:周用金

  由于国画《深柳书院》是幅宽4.2米,高3.2米的大型画,周用金只好跪在地上着墨题写。天气热,又不能开电风扇,周用金写完《书台夜雨》后竟一身大汗。难能可贵的是周用金、李葵秋两位名家,为国画《深柳书院》付出了心血,竟连一分钱的劳务费都不肯收。他们对先贤的崇敬、对湖湘文化的真爱和对家乡的赤诚,融汇到国画创作的全过程。名画名诗名墨三位一体,交融生辉,共同绘就了一幅具有水乡特色并成就了一代圣贤的文化殿堂。

74888339668140a3b818c891e94419b7.png


0d09debc2a19415e8838b6dee752aa2f.png

39b49d66908f405dad2e8571bffc4bc1.png

249fc5b31d7244519f0a6f18b2ae67e9.png

  记得挂画的那天,天气格外晴朗,人大机关干部相拥在进门大厅,好像家里办喜事。同志们激动不已,说这是一张真正让安乡走向全国的名片。

  国画《深柳书院》在安乡县人大机关大厅挂了二十年了,过往的人们对它越来越眷恋和神往。颜永盛、庞道沐、蒋建国等省领导观后一致认为:这幅画见证了安乡不仅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县,而且是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幼学原乡。期待安乡早日重建好范仲淹读书台,讲好书台故事,做好安乡这张文化名片,创建从岳阳楼到读书台范仲淹活动系列旅游产品,将安乡推向全国,让千年文脉代代相传。

作者:原安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樊明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