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习谋开篇 为新一届代表高质量履职赋能
古人云:“人有知学,则有力矣。”意思是说,人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又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是阐述能力保障对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安乡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成立后,为促进人大代表正确履职、有效履职、依法履职,坚持用学习谋开篇,不断完善代表学习制度,拓宽代表学习渠道,做好结合文章,为1139名新一届县乡人大代表高质量履行代表职务赋予了能力保障。
一、完善学习制度,营造多方融合的学习氛围。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专业各有不同,文化基础不一。鉴于此,为适应新时代代表工作需要,县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安乡县县乡人大代表学习制度》、《安乡县县乡人大代表2022年学习方案》。制度和方案在学习内容上将政治理论知识、法律知识、人大业务知识、廉政教育、综合知识有机融合,突出人大业务知识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将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培训、以会代训、调查研究科学结合,突出在调查研究中提升能力本领;在学习效果上与代表履职登记和述职评议挂钩,实现“我当代表为人民”初心。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县乡代表提出明确的规定,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学习氛围。
二、搭建学习平台,形成汇流成河的学习渠道。
1.创新成立专业代表小组。2021年11月,县人大常委会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率先探索组建了安乡县第十八届人大教育专业代表小组,制定了《安乡县第十八届人大教育专业代表小组活动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规定“代表小组每两个月组织一次代表活动,每次活动要安排相应代表学习内容”。代表通过即学即用,发挥专业优势,精准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达到学用合一。
2.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活动室。县人大常委会对往届建立的53个“人大代表活动室”根据选区划分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组织代表对活动室的功能进行了新一轮学习。代表们依托活动室参加学习培训、开展调研、汇报交流、专题议事;对接参与有关执法检查、现场督察、跟踪监督等活动;接待人民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开展述职评议等。真正把代表活动室办成了代表学习的课堂,履职的平台,联谊的中心,能力提升的“充电室”。代表们在“多功能室”广泛吸取,及时吐纳,实现学以致用。
3.开设“每月一法讲堂”。坚持每月学法是安乡县人大常委会历届的好传统,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成立后,我们在继承好的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把每月的法律知识学习定位为“每月一法讲堂”,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学懂学通法律的基础上自己走上讲台授课。学习目标和方式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提高人大机关干部对人大工作的法律认识,认真学习研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进一步明确自己担负的使命;二是提高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工作人员的人大意识,如在本届的随届任命之前,组织学习中央人大会议精神,组织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开展任前调查,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的人大意识;三是提高人大对国家政策方向的把握程度;四是提高人大依法监督的实效性,如针对今年县人大常委会将开展的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安排在5月份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抓住问题重点,提高执法检查实效;五是提高人大参谋决策的科学性。以此成就教学相长。
三、做好结合文章,催生为民服务的履职动能。
为防止代表学习流于形式,县人大常委会分层次做好结合文章,采取以下举措倒逼代表加强学习。
一是在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提出花一年时间创建成功省级文明单位,用创文体系指标要求机关干部加强学习,让县人大机关成为真正的文明机关、文化机关。经过一个季度的推进,安乡县人大机关阅读氛围、习书创作氛围悄然形成。
二是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工作者中,开展撰写理论研讨文章评先活动。安排专人收集撰写成果并半月一公布,倒逼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工作者精读法律,研究法律,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深入思考人大工作。让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工作者把所学所思在日常人大工作中运用得得心应手。
三是在广大县乡代表中,继续深度开展安乡代表活动品牌——“六个一”义工活动(即每年为选区和人民群众创办一件公益事业、帮扶一户困难家庭、化解一起群众性矛盾、提供一个致富信息、参加一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代办一件具体事情),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提高为民办实事的积极性、精准度。特别是正值“八五”普法宣传的关键时期,要求代表们领悟全过程民主的深刻内涵,当好法律的宣传员和民主的践行者。
作者:安乡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何志祥